針對農地抵押貸款中農作物價值評估中存在的問題,厘清市場法、成本法與收益法的理論來源、公式應用以及適用的農作物類型,利用果樹抵押案例分析三種方法的實際使用,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是農民獲...
基于2007—2017年的省級面板數據,運用多重中介效應模型考察農業保險對農民收入的直接影響和要素配置的間接傳導機制。主要結論:農業保險通過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兩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其相對貢獻分別為61...
在文獻梳理基礎上,統計分析23個省級行政區域2982份有效問卷調查數據發現:普惠金融賦權與提高金融包容性一體兩面,并與其他扶貧措施一起讓貧困者產生了強烈的內生脫貧動力;同等賦權條件下出現了減貧效應的個...
基于城鄉結合部老舊社區治理的嵌入性特征,將嵌入性理論視角與存量規劃新常態下老舊社區的治理創新訴求相關聯,從理論和實踐雙重維度研究闡述城鄉結合部老舊社區嵌入式治理的生成背景、行動策略與創新路徑。現階段,...
在全球價值鏈視角下,基于出口產品質量改善的權屬狀況,理論闡釋并實證檢驗出口產品質量升級的全球價值鏈攀升效應及其對技能工資差距的影響。研究結論是:相對于利用外資獲得的出口產品質量改善,體現國內要素貢獻的...
隨著我國農村的發展及制度的改革,農民已擁有多種農地配置與經營模式選擇。農地的再配置不僅是實現農民土地權益的重要途徑,也有利于農業經營效率的提升。通過對江蘇省農民的調查,在對不同農地配置模式特點及農民決...
基于2000-2017年的省級面板數據,采用SDM模型來研究異質性農村人力資本對城鄉收入差距的空間效應,并進一步分解為直接效應和空間溢出效應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1)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存在顯著正向空...
...
以自媒體作為第三方監督力量,建立了自媒體、政府監管部門與食品企業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自媒體曝光食品安全問題的影響力與真實性對相關主體均衡策略的影響,并利用數值仿真進行了模擬。主要結論表明:當自媒...
對農村青年私人生活的調試與改造是國家重塑鄉村社會以期實現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個人主體性建構要素,私人生活在傳統農村社會的結構形態及其文化模式下往往隱而不現。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農村社會改造與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