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治理現代化的實質是現代化的治理理念和組織機制在減貧發展領域的應用,是包含治理主體、治理目標、治理內容和治理方式的有機統一體。它既致力于建構援助者和服務對象“內外結合”,政府、市場與社會之間“協同互...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抓手。目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已經具有相當大的產業規模,處于發展與升級并重的關鍵時期,呈現農業全產業鏈服務均衡發展局面逐步形成、...
基于2016—2017年四川、河南、安徽三個流動人口大省的實地調研數據,考察了外出務工經歷對農村老人養老觀念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外出務工經歷能夠顯著提高農村老人選擇社會照料的可能性,促進農村...
從政府和集體的關系來看,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已經走過了三個階段:從政府推動農民發展農業集體經濟,到政府扶持村級集體發展工業集體經濟,再到政府弱化了對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扶持。目前,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正處于...
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為農業社會學提出了許多富有時代性與歷史性的新議題。農業社會學的理論與視角有助于揭示處于社會變遷中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的復雜機制與過程,從而為政策與實踐提供啟發。在南京農業大學召開的研討...
我國現行貧困標準僅相當于世界上收入最低的15個國家貧困線均值的全球極端貧困線,這意味著現行貧困標準下實現的全面脫貧只是極端絕對貧困的消除。面向后2020時代,從絕對貧困向相對貧困標準轉變的政策意義在于...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為2020年后的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相對貧困標準的研究和確定,是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基礎和前提。借鑒包括歐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美國、...
利用中國家庭收入調查數據,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提供的自然實驗,通過因果性與異質性教育收益率的測量及工資差異的分解,實證評估了義務教育和義務教育改革對農村勞動力工資水平的影響,結果發現:(1...
新時代農民組織化問題是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的主體建構問題,是戰略順利實施的基本前提。廣州下圍村通過創新農民組織化機制,依靠本村的力量迅速驅動鄉村振興的全面展開,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利用長達五年的跟蹤調查資...
未富先老的農村老齡化是一個重大挑戰。當前農村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都很難應對農村老齡化,中國農村養老的出路在于發展農村互助養老。從當前發展互助養老的實踐來看,有三種重要的互助養老技術受到重視,分別是志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