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家之友 · 2020年第4期2-7,共6頁

    品種改良,讓桂牛產業“牛”起來

    作者:劉光琳

    摘要:"在同等飼養條件下,雜交牛比本地牛每頭增收2000元,目前奶水牛的賣價達到3.2萬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僅雜交水牛一項每年可為農民增收5億元。"作為全國最大的水牛精液供應中心,廣西畜禽品種改良站長期以來承擔著"產業發展,良種為先"的重任,與自治區水牛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一起致力于加速推進牛品種改良新種源和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應用,用科技力量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發文機構:不詳

    關鍵詞:牛產業產奶量畜禽品種本地黃牛種公牛站品種改良

    分類號: S823[農業科學—畜牧學]F326.3[農業科學—畜牧獸醫]

    來源期刊
    農家之友

    農家之友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