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20年第6期928-936,共9頁

    中國糧食產需平衡的時空格局演變分析--基于糧食用途和省域層面的視角

    作者:孟召娣,李國祥

    摘要: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良好,但區域性矛盾問題不容忽視,優化糧食安全區域布局有利于增強糧食安全風險防范能力。文章從糧食用途角度,估算2013-2018年31省市的糧食需求量,將糧食產需劃分為6個不同等級,分析我國糧食產需平衡的時空演變規律,測算了空間自相關性。結果顯示:1)2013-2018年,我國糧食高產區增產而低產區減產,糧食生產重心向高產區集中,糧食生產的省域差距持續增加。2)口糧和飼料用糧是糧食總需求結構中重要的兩個部分;間接用糧和糧食總需求量變動呈現“北減南增”、“東減西增”的空間變動。3)山東、四川和遼寧雖為糧食主產區,但也表現為高缺糧。有充足的糧食可輸出的省份為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安徽、新疆和甘肅。2013-2018年,多數省市內的糧食產需不平衡現象得到了改善,省級層面糧食安全水平提高。4)我國糧食產需呈現空間正相關,具有集聚狀態,且口糧需產差的空間集聚性更強、更穩定。高余糧區集中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偏北區域,而高缺糧區集中在東南沿海。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得出平衡好口糧需求和間接糧食需求之間、糧食輸入地和輸出地之間的關系;完善糧食流通體系,加強糧食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發文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關鍵詞:糧食用途糧食產需平衡空間自相關糧食安全空間集聚grain usagebalanc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spatial autocorrelationgrain securityspatial agglomeration

    分類號: F329.9[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