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宗耀,許永欽,紀月清
摘要:實現農機作業服務的規模經濟是我國促進農業機械化的政策取向。本文基于規模經濟理論,以江蘇省水稻收割為例,利用4縣289塊作業地塊調查數據,采用雙對數模型,分析農機戶農機服務供給成本,探討農機服務供給中地塊的內在和外在規模經濟特征。結果表明,地塊規模越大,相應的單位機械作業成本越低,相比于不足0.07 hm2的地塊,超過0.17 hm2的地塊的機械收割成本平均減少了444.1元/hm2。并且連片作業比例高、地塊易抵達、作物留茬短和未倒伏也會顯著地降低機收作業成本。特別地,地塊規模每擴大1倍,機械作業總成本增加81.9%,機械能源成本和機械與人工成本分別增加85.6%和70.3%,均小于1倍,即存在源于能源成本和機械與人工成本節約的單個地塊的內在規模經濟。而連片作業比例每擴大1%,機械作業總成本減少0.1%,機械與人工成本減少0.2%,即存在源于機械與人工成本節約的跨地塊的外在規模經濟。因此,提出鼓勵通過整片流轉、土地整理等促進地塊規模經營,結合當地情況適當引導農戶連片種植和組織農戶間聯合外包,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建議。
發文機構: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農機服務供給規模經濟地塊能源利用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supplyeconomies of scaleplotenergy use
分類號: F323.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