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20年第5期824-832,共9頁

    基于普通成員視角的農民合作社剩余侵蝕及成因分析

    作者:馬丁丑,于童,王文略

    摘要:近年來,剩余侵蝕已成為農民合作社健康成長、規范發展的掣肘,探索剩余侵蝕現象并尋求農民合作社可持續發展之策,對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基于收入分配理論和產權理論,利用甘肅省農民合作社實地調查數據,采用Logit回歸模型,從普通成員視角分析了甘肅省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出現的剩余侵蝕現象及其形成原因。結果表明,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剩余侵蝕現象,主要有:20.83%的普通成員表示沒有得到二次盈余返還,30.63%的普通成員表示從未行使表決權,還存在私自占有交易傭金、挪用盜用合作社資產和為他人擔保等損害普通成員的利益的現象,比例分別為20.63%、18.96%和34.79%。普通成員與合作社的關系、是否入股和加入合作社的目的對剩余侵蝕有著顯著影響,普通成員對合作社運營管理關注度不高、重視度不夠、參與度不足,無法形成有效監督,導致合作社剩余被管理者侵蝕。因此,政策應加強引導完善分配制度,明晰內部產權歸屬,強化社會服務功能,以提高對合作社的認知水平,保障普通成員的利益。

    發文機構: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 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

    關鍵詞:剩余侵蝕農民合作社普通成員視角收入分配理論產權理論LOGIT模型residual erosionfarmers cooperativesordinary members’perspective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property right theoryLogit model

    分類號: F325.1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