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雯麗,李立輝,魏佳朔,王恒
摘要:提升食用葵的生產率是推動其產業可持續發展與保障我國油料作物安全的有效路徑。基于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的農戶調查數據,運用較前沿的GML和EBM模型,分析了我國食用葵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整體情況及其在不同產區和生產者上的差異表現,探討了其中的驅動因素。結果表明,食用葵的生產率整體上正表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技術效率改進是其中的最主要動力,進一步減少技術效率損失的重點在于改進勞動與物質生產資料的投入規模。在地域上,黑龍江、寧夏、河北和吉林4地是推動食用葵生產率快速增長的最主要產區,而陜西食用葵的生產率正面臨著下降的壓力。各主要產區穩定增長并提升增速的關鍵在于,立足當地的自然資源稟賦實現種植面積的改進。在主體上,中青年生產者是推動生產率增長的中堅力量,實現其技術效率與生產率進一步提升的關鍵是勞動投入的改進,而推動老年生產者生產率增長的重點在于物質生產資料投入上的節本增效。對此,應當進一步加強先進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優化食用葵生產的空間布局,在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同時,用活土地托管等生產社會化服務。
發文機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食用葵油料作物全要素生產率技術效率技術改進GML模型EBM模型edible sunflower seedsoil crops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echnical efficiencytechnical improvementthe GML modelthe EBM model
分類號: F323.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