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20年第5期882-888,共7頁

    海涂圍墾區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顆粒分形特征

    作者:邱捷,王洪德,鄭一鵬,徐翠蘭,佘冬立

    摘要:土壤顆粒分形特征是表征植被與土壤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江蘇沿海條子泥墾區長期撂荒地和水稻田兩種土地利用類型為研究樣地,探討了土壤顆粒分形維數及其與土壤粒徑分布、土壤理化性質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海涂圍墾區土壤顆粒分形維數在2.16~2.21之間,不同土地利用類型間分形維數存在顯著差異,表現為荒地土壤大于稻田土壤,農業墾殖降低了海涂墾區土壤顆粒分形維數。土壤顆粒分形維數與土壤黏粒、細粉砂粒和粗粉砂粒的顆粒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極細砂粒、細砂粒和中砂粒的顆粒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粒徑0.05 mm是影響海涂圍墾區土壤顆粒分形維數變化的臨界粒徑。荒地土壤電導率和可溶鹽陽離子含量均高于水稻田土壤,水稻種植有利于降低圍墾區土壤鹽分含量。土壤顆粒分形維數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和粒徑>0.25 mm水穩性團聚體含量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土壤顆粒分形維數可以較好地反映土壤理化性質特征及變化過程,可以作為評價海涂圍墾區鹽漬土發育和演變規律的定量指標之一。

    發文機構:河海大學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蘇省土地開發整理中心

    關鍵詞:海涂圍墾區土地利用類型土壤分形維數土壤粒徑分布土壤理化性質coastal reclamation arealand usesoil fractal dimension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分類號: S152.3[農業科學—土壤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