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暢,王思怡,馬國巍,吳立全
摘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舉措之一,對保障農村人力資本和緩解"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等農村建設問題具有支撐作用。基于農業現代化與農民職業化耦合視角,以黑龍江省為例,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二者發展特征和耦合協調發展關系,以此為基礎探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路徑。結果表明,2015—2017年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綜合評價指數在0.330~0.351間波動,農民職業化綜合評價指數在0.323~0.329間波動。考察期內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略超前于農民職業化的發展,且各地級市農業現代化和農民職業化綜合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高值區集中在哈爾濱、綏化、齊齊哈爾等西南部城市。黑龍江省兩大系統耦合度波動幅度較小,維持在0.478~0.481之間,整體處于拮抗耦合階段;耦合協調度保持在0.387~0.389之間,耦合協調等級整體處于輕度失調階段。耦合協調度在空間格局分布上呈現由東北部城市向西南部城市遞增趨勢。因此,為盡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民職業化向優質協調方向發展,需進一步優化發展較為薄弱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目標;因勢利導豐富培育內容;推陳出新探索培育模式;多措并舉完善政策扶持體系來優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路徑。
發文機構: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路徑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耦合協調發展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cultivate path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farmer’s professionalizationintegrate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分類號: F32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