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20年第4期578-586,共9頁

    交通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化與我國水稻生產

    作者:劉芳,劉穎,高奇正,宋寶輝

    摘要:運用1978—2016年我國省級面板數據,探究了交通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化和水稻生產時空變化特征,利用雙向固定效應面板數據模型和中介效應檢驗模型,在多維要素框架下實證分析了交通基礎設施和農業機械化對水稻生產的綜合作用路徑。研究表明:1)水稻產量經歷了波動增加、快速減少和平穩增加的階段,公路里程數和農業機械投入則先平穩后快速增長;2)各省水稻產量、公路里程數、農業機械投入的差異明顯,水稻生產主要分界線發生了自"秦嶺淮河線"向"400 mm等降水量線"的轉變;3)公路里程數和農業機械投入增加均可顯著促進水稻產量增加,且公路里程數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有直接和間接兩條作用路徑。因此,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公共資源和農業機械化生產要素配置是提高水稻生產能力和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發文機構: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College of Agriculture

    關鍵詞:交通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化水稻生產時空變化特征中介效應檢驗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rice production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mediation effect test

    分類號: F323.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