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嘉祺,薛彩霞
摘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壯大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步驟。基于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視角,以陜西省西安市21個改革試點村為研究對象,在梳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路徑推進流程的基礎上,分析其在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管理和新經濟組織組建過程的差異,探討適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改革路徑。結果表明,樣本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路徑推進流程相同,但非貧困村借助之前參與的村企合作計劃優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呈現"主動對接、企業參與"的特征,貧困村則呈現"政府引導、穩健發展"的特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功不僅僅需要政府的推動,更需要借助企業資金與技術注入的外部優勢,以及參與改革的村莊積極尋找盤活自身農業資源的途徑,發揮自身的內部優勢。為此,提出政府搭建公共平臺、村莊盤活自身農業資源,創新發展集體經濟,聯合社會資本與技術,優化新經濟組織管理結構等建議。
發文機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路徑實踐貧困村非貧困村rural collective economyreform pathpracticepoor villagesnon-poor villages
分類號: F320.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