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思雨,蔡海龍
摘要:農機社會化服務有效破解"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困境,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抓手。基于專業化分工理論,利用11省的農戶調查數據,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農機社會化服務對農戶勞動力轉移的影響,探討影響效應在不同規模、地區下的組群差異。結果表明,農機社會化服務的總體使用比例不高,有48.1%的農戶在糧食生產過程中至少有一個環節采用農機社會化服務,采用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農戶勞動力轉移比例主要集中在30%~50%,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夠有效促進農戶勞動力轉移,但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作用效果具有環節異質性。耕整地階段和收獲階段農機社會化服務對農戶勞動力轉移的影響凈效應分別為2.9%和3.1%,而播種階段農機社會化服務對農戶勞動力轉移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影響。相較于其他規模與地區的農戶,農機社會化服務對小規模、北方省份的農戶勞動力轉移的影響效應更為顯著。因此,應重點支持糧食生產的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參與農機社會化服務,抓住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機遇,積極引導中國北方省份小規模農戶采用農機社會化服務,重點提高小規模農戶對農機社會化服務的認知,讓更多小規模農戶能放心地采用農機社會化服務,從而促進小規模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發文機構: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戶勞動力轉移小規模農戶環節異質性傾向得分匹配法(PSM)socialized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farm labor transfersmall-scale farmslink heterogeneity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method
分類號: F306.6[經濟管理—產業經濟]F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