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20年第2期190-199,共10頁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收入效應及其差異性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調查

    作者:吳曉婷,楊錦秀

    摘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解決現代農業人力支撐的關鍵力量,是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基于西南地區農業大省四川省新型職業農民的調查,運用內生轉換模型(ESRM),分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收入效應,探討不同類型和不同農業區域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收入效應差異性。結果表明,在不考慮新型職業農民類型與區域差異情況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農業收入平均值明顯提高了2.71萬元,農業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農戶更有可能選擇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年齡、文化程度、培訓的經歷和村級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均對農戶選擇培育有顯著正向影響;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地點距離和家中有村干部則會抑制其選擇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具有明顯正向收入效應,但不同類型和不同農業區域培育收入效應存在一定差異。在類型方面,社會服務型的培育收入效應高于生產經營型和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在農業區域方面,成都平原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收入效應高于盆周山區和丘陵地區。因此,建議進一步規范培育機制、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分類培育和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差異化扶持政策。

    發文機構: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收入效應差異性內生轉換模型new professional farmerscultivation policyincome effectsdifferencethe endogenous switching regression model

    分類號: F304.6[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