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20年第2期200-209,共10頁

    財政支農與糧食增產:總量與結構分析

    作者:張澤鑫,史清華

    摘要:隨著財政支農占總投入比例不斷上升,相對份額波動下滑,厘清財政支農與農業發展的關系便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基于舒爾茨農業理論和糧食產量視角,利用時間序列和面板數據,采用VAR、固定效應和SUR模型,分析了財政支農對糧食增產的影響以及增產效應。結果表明,財政支農與糧食產量在長期存在一定相關性,若農戶私人資本投入和財政支農每增加1%,則中國糧食產量將分別增加0.315%和0.094%,相對農戶私人資本投入,財政支農效應稍弱。在財政支農各細項費用中,農村綜合改革有利于糧食保產增產,但其占財政支農比例較低;補貼補助、行政管理費用和科技投入對糧食增產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于行政管理費用來說,相比擴大其規模,提高行政運行效率更加重要。因此,從糧食保產增產的角度,提出持續擴大財政支農規模、重視行政管理費用與農業補貼的投入、適當控制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等政策建議。

    發文機構: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關鍵詞:財政支農支農結構私人資本投入糧食產量時間序列fisc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 on agriculture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grain outputtime series

    分類號: F812.8[經濟管理—財政學]F326.1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