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20年第1期154-162,共9頁

    洞庭湖PM2.5重污染期水溶性離子污染特征和來源

    作者:陸海波,肖化云,肖紅偉,易愛軍,鄭能建,張忠義,謝亞軍

    摘要:于2017年9—12月在我國中部大氣背景點洞庭湖采集PM2.5,分析水溶性離子成分,以研究其組成、分布特征及來源等。結果表明,采樣期間洞庭湖PM2.5濃度平均值超過日均一級標準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離子,其中NO3-、SO42-、NH4+在總離子濃度中分別占42.7%、27.4%、23.7%。NO3-、SO42-的摩爾濃度與NH4+擬合度較好,NH4+的量比酸性離子略占優勢,說明NO3-和SO42-基本被NH4+中和。線性擬合表明NH4+與NO3-和SO42-主要以NH4NO3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說明SO42-和NO3-主要來自SO2和NOx的二次轉化。二次轉化受氣象條件的影響;冬季比秋季更加有利二次轉化,尤其是NO3-和NH4+的生成。后向軌跡氣團分析發現,采樣期間大氣污染主要受中部地區和局地區域氣團的影響,從山東半島附近傳輸的氣團對洞庭湖區域可能會產生海源的影響。本研究可為中部地區尤其是農業區域的大氣污染成因和治理措施提供理論基礎。

    發文機構: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省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關鍵詞:洞庭湖背景點PM2.5水溶性離子后向軌跡Dongting Lakebackground sitePM2.5water-soluble ionsbackward trajectory

    分類號: X513[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