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20年第1期1-6,共6頁

    生態農業確認體系的構建

    作者:駱世明

    摘要:構建操作性強的生態農業確認體系是推動生態農業被廣泛認可和廣泛推廣的重要一步,是政府制定支撐政策和建立生態農產品市場的重要前提。結合國內外的一些經驗,文章提出了我國確認生態農業需要遵循資源匹配、生態保育、環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底線原則。實現生態農業的方法應當有廣泛的包容性,可以從傳統農業、民間實踐、科研成果、高新技術中篩選吸納、組裝配套。在制定生態農業可操作性指標體系時,一方面需要全國統一的生態農業確認原則,另一方面操作性強的生態農業指標體系需要結合各個地方的特點有針對性選定。在具體指標確定方面,應當注意到不同自然與社會背景下,在理解生態農業的經營規模、經營主體、采用方法、產生效益、社會改革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根據區域的關鍵瓶頸問題,解決這些瓶頸問題的關鍵措施,以及解決了瓶頸問題以后所表現的關鍵狀態,酌情制定。在生態農業的確認手續上,應當充分利用誠信體系和信息技術,充分理解第三方認證和參與式保障體系的優點和缺點,取長補短,綜合運用,有利于簡化手續,加強可操作性,以便加速生態農業的確認,加快生態農產品市場的發育與政府支撐政策的完善。

    發文機構:華南農業大學

    關鍵詞:生態農業參與式保障體系循環農業生態補償生態產品政策法規體系Agroecology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circular agricultureecological compensationecological productspolicy and legal system

    分類號: S181[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