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成勝,胡宇,黃琳
摘要:從農業生產要素投入、結構與模式、產出水平、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可持續性5個方面選取了16項指標,采用GIS技術、基尼系數、馬爾科夫鏈等方法,分析糧食主產區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探討其時空變化及其內部動態演變。結果表明,2000—2016年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水平均值為0.394,區內各省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差距明顯,其中黑龍江、內蒙古和吉林3省始終位于發展水平的高值區,河北、河南、安徽、湖南和四川5省始終屬于中低值區,而遼寧、山東、江蘇、湖北和江西5省則在中值區和較高值區在之間轉換。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基尼系數整體有所擴大,其中東北地區和長江流域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基尼系數呈現明顯波動上升,華北地區則呈現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和持續上升的3階段變化特征。東北—華北、東北—長江流域和華北—長江流域之間的差距是導致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差異化的主要原因,其對總體差距的貢獻率由2000年的72.79%下降到2016年的65.70%,東北、華北、長江流域地區內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差距的貢獻率則由20.62%上升到26.03%。受農業生產自然資源稟賦和農業生產條件的制約,糧食主產區各省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狀態流動性較低,較為穩定地位于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中值區和較高值區。因此,提出推進農地適度規模經營,強化區域間農業的全方位交流與合作,協同提升糧食主產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政策建議。
發文機構: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糧食主產區發展水平評價空間演變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development levelevaluationspatial evolution
分類號: F320.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