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曉敏,顏廷武
摘要:農戶的生態自覺性是確保秸稈還田技術長久實施、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于技術接受模型理論,以秸稈還田為例,利用河北、安徽、湖北三省的調研數據,采用有序回歸模型,分析技術感知對農戶采納秸稈還田技術自覺性意愿的影響,探討農戶對秸稈還田決策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57.23%的樣本農戶在沒有政府監督和補貼時仍愿意采納秸稈還田技術,初步具備采納秸稈還田技術的自覺性。樣本農戶對秸稈還田的環境福利感知較高,經濟福利感知較低,86.8%的農戶認為采用秸稈還田技術有利于保護環境,而只有53.04%的農戶認為采納秸稈還田技術可以增產增收。經濟感知、感知易用性、村干部和技術員影響、文化程度對農戶采納秸稈還田技術的自覺性意愿有正向影響,而年齡、農業年收入有負向影響。因此,應多手段提高農戶秸稈還田的經濟感知,多渠道增強秸稈還田的技術易用性,多舉措發揮村干部和技術員的帶頭示范作用。
發文機構: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秸稈還田技術生態自覺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會影響the straw returning technologyecological consciousness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iness of usesocial impacts
分類號: F323.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