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9年第6期993-1001,共9頁

    青藏高原東北部耕地撂荒影響因素分析--以湟水上游為例

    作者:李燕燕,陳瓊,劉峰貴,周強,許寰戈,馬偉東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鄉發展快速推進,全球范圍內耕地撂荒已成為土地利用和覆被變化的重要趨勢之一,深刻改變了農村土地景觀,對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也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利用湟水流域上游36個樣本村農戶的調查問卷數據,在農戶類型劃分的基礎上,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從自然、社會等方面分析不同類型農戶撂荒耕地的原因,探討其主要影響因素。結果表明,湟水上游耕地撂荒比較普遍,撂荒農戶占比為10.74%,所有農戶撂荒面積占總耕地面積比為3.08%,但撂荒農戶撂荒面積占撂荒農戶耕地面積比高達24.01%,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峽口附近和農牧交錯帶,平坦地區和距離西寧市較近的地區撂荒較少。耕地撂荒的主要因素為耕地坡陡無法開展機械作業、土地貧瘠和耕地距離遠3種;在眾多影響因素中自然因素占據主導,其次是農戶自身特征因素,最后是社會經濟因素。農戶會根據耕地特征和自身條件將耕地效益發揮到最大化,同時也會結合現實條件對耕地進行選擇性撂荒,故耕地撂荒情況在不同類型農戶之間差異明顯。不穩定型農戶戶均撂荒面積最少,穩定型次之,基本型最多。而擁有耕地的數量以及轉出面積和退耕面積是不同類型農戶撂荒的主要影響因素。同時,研究區內退耕耕地并未完全落實,導致大面積耕地處于荒蕪狀態。因此,提出需加強耕地保護和補償、完善土地流轉等相關法律制度,大力建設具有農村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等建議。

    發文機構:青海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關鍵詞:耕地撂荒影響因素農戶類型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青藏高原湟水上游farmland abandonmentinfluencing factorstypes of rural householdsth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e upper reaches of Huangshui River

    分類號: F301.2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