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茗華,王薇,劉光盛,王紅梅
摘要: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經過多年的耕地保護,耕地數量和質量獲得較大的提升,但受青壯勞動力析出,務農人口老齡化的影響,耕地撂荒問題成為耕地保護亟待關注的新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耕地撂荒問題以及鄉村振興的發展要求,耕地撂荒風險評價及治理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以粵北山區興寧市為例,從基礎條件、自然地理環境、土壤質量和基礎設施四個方面選取指標,并構建人工神經網絡模型進行撂荒風險測度,探析不同撂荒風險耕地特征,最后提出分類治理對策。結果表明,耕地撂荒風險測度模型PCM系數為72.8%,能較好地測度耕地撂荒風險;興寧市約三成耕地為高撂荒風險狀態,其主要分布在土壤質量較差、基礎設施條件不完善、耕作便利性較差的高海拔坡耕地上,且主要為田塊細碎、形狀不規整的旱地。為避免耕地大規模撂荒,建議建立耕地撂荒風險動態監測體系,加強土地流轉,通過扶持種植大戶,吸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等方式推廣適度規模經營。
發文機構:華南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廣東省土地利用與整治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耕地撂荒地塊尺度撂荒規律風險評價人工神經網絡模型farmland abandonmentpatch scalelaw of farmland abandonmentrisk assessmentthe artificial neutral network model
分類號: F301.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