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9年第6期1021-1028,共8頁

    農業機械化能否改善農業勞動力錯配

    作者:秦佳虹,王成軍

    摘要:農業勞動力是農業資源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探究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勞動力錯配的影響,有利于更好地改善農業勞動力錯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利用2003-2017年29個省市的面板數據,采用LSDV、固定效應模型和差分GMM計量方法,測算農業勞動力錯配指數,分析農業勞動力錯配程度的時空差異,探討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勞動力錯配的影響及地域差異。結果表明:農業勞動力錯配有明顯的時空差異。在時間上,2003-2017年中國農業勞動力錯配程度由0.63降為0.32,整體配置呈現越來越合理的狀態,且2011年之后錯配改善效果最為明顯。在空間上,東部地區年均農業勞動力錯配程度為0.73,中西部錯配程度為0.33,嚴重錯配地區主要集中于東部;農業機械化能顯著改善農業勞動力錯配,且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勞動力錯配的影響存在地域差異,表現為農業機械化主要改善東部地區的農業勞動力錯配,對中西部地區的影響效果較小。此外,農業工資水平和農產品價格水平均能有效改善農業勞動力錯配。因此,提出要因地制宜改善農業勞動力錯配,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充分推動農業勞動力向農業高效產業配置,保障農業就業人員基本工資,有效推動農產品生產交易的政策建議。

    發文機構: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農業勞動力錯配農業機械化時空差異差分GMMLSDVagricultural labor misallocation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the Diff-GMMthe LSDV

    分類號: F323.6[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