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9年第5期819-829,共11頁

    甘肅省農村空間貧困地域分異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作者:何博汶,李丁,劉笑杰

    摘要:本文基于空間貧困理論視角,構建農村空間貧困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灰色關聯TOPSIS模型對2016年甘肅85個縣域農村空間貧困進行測度,結合GIS空間制圖技術、空間自相關分析和GWR模型等方法探究空間貧困地域分異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1)甘肅農村空間貧困程度總體較深,地理分布差異顯著,呈“東南高、西北低”,并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空間分異特征;2)農村經濟、社會及環境貧困在各縣域有明顯地域差異,農村經濟和社會貧困的空間集聚特征顯著,環境貧困呈“兩翼高、中間低”的空間格局;3)從空間關聯格局來看,甘肅農村空間貧困存在顯著的空間正向集聚特征,H-H集聚區集中分布在隴南、甘南東部及定西南部,L-L集聚區分布在張掖、酒泉和金昌;4)自然稟賦、經濟發展、社會民生、人力資源和交通區位是影響甘肅農村空間貧困地域分異的主要因素,且各因素的影響強度具有明顯空間差異性。自然稟賦呈中部向兩翼遞減的變化趨勢,經濟發展、人力資源和交通區位呈“東南—西北”的空間分布特征,社會民生由南向北逐漸增加。因此,依據各貧困區特征及致貧原因,從產業、生態、社會事業與基礎設施等方面提出針對性減貧策略,以期為甘肅精準扶貧提供理論指導。

    發文機構: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關鍵詞:空間貧困地域分異影響因素灰色關聯TOPSIS模型GWR模型農村甘肅省spatial povertyregional differentiationinfluencing factorsthe GRA-TOPSIS modelthe GWR modelrural areasGansu Province

    分類號: F323.8[經濟管理—產業經濟]K902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