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9年第5期841-850,共10頁

    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基于ESDA—GWR模型的分析

    作者:李瓊,趙陽,周宇

    摘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與最高原則。基于省(市、自治區)級截面數據,運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間數據和地理加權回歸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水平,探討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綜合得分為0.348,總體水平不高。從省際來看,浙江農民生活質量綜合得分最高(4.125),黑龍江最低(-1.209),省際之間不平衡性特征明顯。從四大區域來看,農民生活質量等級由高到低為東部地區(1.589)>西部地區(-0.067)>中部地區(-0.211)>東北地區(-1.013);我國農民生活質量局部空間格局為高—高、低—高和低—低集聚三種類型。其中高高(HH)型分布在上海,低低(LL)型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等地區,低高(LH)型分布在江蘇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化率、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對我國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但回歸系數呈現空間異質性。因此,提出四個方面的對策措施:一是堅持統籌區域社會經濟協調的發展理念;二是各地區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村經濟;三是繼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揮工業化和城市化對農業的反哺作用;四是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發文機構:吉首大學商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吉首大學院士專家工作站

    關鍵詞: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空間格局ESDAGWRrural residentsquality of lifespatial patternsthe ESDA modelthe GWR model

    分類號: E790.57[軍事—軍事理論]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