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成勝,朱偉華,黃琳
摘要:構建農業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國及其東、中、西三大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運用泰爾指數、探索性空間分析、面板回歸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國省域農業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時空格局演變及其驅動機制,研究結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國及其東、中、西三大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大體都可以劃分為2000—2011年的持續增長階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穩定階段,并呈現出由東向西明顯遞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區域間差異是驅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差異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區域內差異逐漸擴大,并于2015年開始成為農業經濟發展差異的主要原因;3)中國農業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空間集聚特征,其空間格局在2000—2008年變化較為復雜,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現出由東向西遞減的特征;4)經濟增長是區域農業經濟發展的首要驅動因素,其作用要明顯大于工業化和降水量,而城鎮化和復種指數則對區域農業經濟有一定的負向影響,而且農業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空間依賴和外溢,能夠產生跨區域的極化效應。
發文機構: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農業經濟區域差異時空格局演變影響因素中國agricultural economyregional differencesspatial-temporal pattern evolutiondriving mechanismChina
分類號: F329.9[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