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9年第4期692-701,共10頁

    西部鄉村基礎教育設施“場勢效應”評價與空間優化——以海東市蒲臺鄉為例

    作者:戴軍,苑惠麗,馬穎憶

    摘要:鄉村基礎教育設施作為鄉村地區基礎保障性公共服務設施,其評價與布局優化對于實現鄉村基礎教育服務的共享性與公平性具有重要研究意義。基于場勢理論,以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浦臺鄉為研究區,建立了基礎教育設施勢能、地域和門檻3個分量指標評價體系,采用最小阻力模型和場勢模型等方法,進行各分量指標的多空間阻力分析和"場勢效應"的綜合評價,探討鄉村基礎教育設施布局的優化模式。結果表明,浦臺鄉村基礎教育設施沿中部南北向縣道兩側區域阻力較低,西北部和南部區域阻力較高。教育場勢中勢能分量差異最為明顯,呈現出由中心村向四周腹地遠郊村落逐步遞減的趨勢,中心村落勢能分量與門檻分量空間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而近郊型鄉村聚落地域分量和門檻分量則明顯高于遠郊型村落。通過對以上研究結果的整合,設計出保留完善型、遷移優化型和撤并取消型三類鄉村基礎教育設施空間布局優化模式,為西部鄉村基礎教育設施配套與空間優化實踐提供技術支撐與方法指導。

    發文機構:金陵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關鍵詞:鄉村基礎教育設施教育場勢最小阻力模型空間布局優化模式rural basic education infrastructureeducation field intensityMCR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spatial distributionoptimization mode

    分類號: F303.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