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9年第3期450-458,共9頁

    養殖戶生產規模變化、安全生產行為和績效研究--基于生鮮乳質量安全視角

    作者:楊欣然,陳志鋼,孔祥智

    摘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積極推行規模化養殖政策,試圖通過轉變小規模散養的生產方式來實現生鮮乳質量安全的有效提升。根據結構(Structure)-行為(Conduct)-績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本研究結合實地調研數據,對生鮮乳生產結構、養殖戶安全生產行為和生產績效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約55%的養殖戶從家庭散養轉變為養殖小區;2007-2016年之間,約50%的奶農擴大了奶牛養殖總規模;同時約80%的奶農在2007-2016年縮小了成年母牛養殖規模。大規模養殖戶和家庭牧場采納了更多的質量安全標準措施,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更高。奶農的凈收益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而增加;家庭牧場比養殖小區和散養戶的凈收益高。基于此,本研究為政策推進奶牛規模化養殖和轉變生產方式提供了實證支撐。

    發文機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關鍵詞:生鮮乳養殖戶SCP生產結構安全生產行為奶業績效raw milkdairy farmsSCPproduction structuresafe production behaviordairy performance

    分類號: F325[經濟管理—產業經濟]F326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