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凱,鄧瀟,周航,龍堅,李欣陽,董霞,劉文輝,侯紅波,彭佩欽,廖柏寒
摘要:為攔截灌溉水Cd,設計實施了水平潛流與表面流兩種工藝組合的植物塘人工濕地系統,在水稻生育期凈化處理灌溉水,結合田間水稻種植小區試驗,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逐月采集水樣,同時多次采集水稻和土壤樣品,監測分析樣品Cd含量,探討人工濕地系統對灌溉水中Cd的凈化效率及對米Cd累積的影響。結果表明:連續兩年監測,人工濕地系統進水Cd濃度范圍為0.034~0.644μg/L,平均濃度為0.232μg/L,經過植物塘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后出水Cd濃度范圍為0.001~0.189μg/L,平均濃度為0.059μg/L。一級、二級和三級人工濕地系統對灌溉水中Cd的去除率分別為50.21%、14.06%和7.81%,人工濕地系統總去除率達72.06%;與未凈化灌溉水相比,經人工濕地系統凈化處理后灌溉的水稻糙米Cd含量下降了10.50%~24.51%。研究表明,植物塘人工濕地系統能有效攔截去除灌溉水中的Cd,減少該途徑對稻田土壤Cd輸入通量,并降低糙米中Cd累積量。本結果可為典型稻田重金屬污染灌溉水的凈化及濕地植物的選擇、減少稻田重金屬輸入和糧食安全生產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發文機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寧鄉市雙江口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關鍵詞:灌溉水濕地植物人工濕地系統稻田米Cdirrigation waterwetland plant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paddyrice Cd
分類號: X52[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