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峰,謝永宏,陳心勝,鄧正苗,鄒業愛,李旭,侯志勇,曾靜,胡佳宇
摘要:濕地植被格局是濕地生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濕地植被格局的變化是濕地植物生物學特性與外部環境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洞庭湖濕地作為我國長江中下游典型通江湖泊濕地,具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三峽工程運行后,洞庭湖濕地水文情勢變化明顯,進而影響濕地植被格局。本文通過文獻梳理,系統總結了三峽工程運行后洞庭湖濕地植被格局的演變規律,同時對驅動濕地植被演變的水文成因及濕地植物生物學機制進行了歸納。研究發現三峽工程運行后,洞庭湖不同植被類型面積發生明顯變化,具體表現為湖草群落面積呈下降趨勢,蘆葦(荻)和林地群落的總面積呈上升趨勢。濕地植被格局的變化是水位、淹水時間、泥沙淤積等多種水文情勢綜合作用的結果,而濕地植物還可以通過繁殖對策、生態生理、種內種間關系變化等多個生物學策略來適應變化的外部環境,進而維持植被格局的穩定性。最后以楊樹種植和冬候鳥多樣性變化為案例,分析了洞庭湖濕地植被格局變化的生態學效應,以期為洞庭湖濕地的保護及退化濕地的恢復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發文機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關鍵詞:洞庭湖濕地植被格局三峽工程調控機制生態學效應The Dongting Lakeplant distributing patternthe Three Gorges Projectregulating mechanismecologicaleffect
分類號: Q948.1[生物學—植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