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8年第6期1030-1043,共14頁

    重金屬污染耕地農業安全利用研究進展與展望

    作者:黃道友,朱奇宏,朱捍華,許超,劉守龍

    摘要:日益加劇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是目前嚴重制約我國農業可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因子。如何實現區域性大面積的重金屬污染耕地農業安全利用,已成為全球農業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難題與熱點。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自2006年起,將其該領域的研究重點聚焦在以鎘為代表的重金屬污染耕地農業安全利用方面,按照“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分區治理、科學施策”的總體思路和“邊生產、邊治理、邊修復”的技術路徑,系統地開展了重金屬污染動態長期定位監測與典型重金屬污染地區詳查、重金屬低積累型與強耐性的農作物主栽品種篩選、削減農作物重金屬積累的農藝調控、阻控農作物重金屬吸收的原位鈍化,以及替代種植作物的耐受性及其修復潛力等研究,初步探明了湖南耕地環境和其主要農產品重金屬污染的現狀、成因與發展趨勢,篩選出了一批適于不同污染程度耕地種植的農作物主栽品種供應急性應用,明確了肥水管理、葉面阻控、秸稈離田等農藝調控措施削減農作物重金屬積累,和施用爐渣、生石灰、海泡石、農作廢棄物生物質炭、腐植酸礦粉等單一物料及其復配制劑鈍化土壤重金屬的效果,闡明了以苧麻為代表的麻類作物對鎘等重金屬的耐受性及其修復潛力與機理,確立了南方稻田土壤有效態鎘及鎘污染稻田鈍化效果評價的提取方法,構建了一套較完整的以“輕度污染農藝調控-中度污染鈍化降活-重度污染斷鏈改制”為核心的重金屬污染耕地農業安全利用綜合技術與多種實用模式,并在典型污染地區建成了“重金屬污染耕地農業安全利用技術研究開放平臺”和多處新技術新產品的中試基地,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發文機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重金屬污染耕地農藝調控原位鈍化替代種植農業安全利用heavy metals pollutionfarmland soilagronomic measuresin-situ immobilizationaltemative plantingsafety agro-utilization

    分類號: X53[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