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海燕,王永平
摘要:基于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理論,構建生態移民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的理論框架,利用貴州省城鎮安置模式下生態移民戶的微觀數據,運用模糊評價法,分析生態移民搬遷前后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結果表明,搬遷后,移民戶的可行能力整體提升,可行能力隸屬度從搬遷前的0.479上升到搬遷后的0.590。經濟收入、物質條件、居住環境、社會機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社交網絡功能小幅度削弱。安置點轉換下,搬遷后所有安置點移民戶的可行能力提升,物質條件和社會機會功能改善,但其它三類功能性活動均有不同數目安置點移民戶的整體狀況變差。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勞動力數量和平均年齡轉換下所有區段移民戶的可行能力均高于搬遷前,而健康狀況轉換下“很不好”和“不太好”區段的移民戶可行能力下降,各家庭特征因素轉換下每一區段移民戶的功能性活動改善狀況呈現較大差異。因此,為增強生態移民的可行能力,提出以促進就業為核心多渠道增加移民收入、加強對移民的教育培訓和醫療衛生服務、加大信貸支持和實施差異化的精準扶持政策、幫助移民重構社交網絡等政策建議。
發文機構:貴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關鍵詞:城鎮安置模式生態移民可行能力功能性活動模糊評價法隸屬度town resettlementecological immigrantscapabilityfunctioningfuzzy evaluation methodmembership grade
分類號: D632.4[政治法律—政治學][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F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