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俊紅,田有國,龔晶,杜洪燕,劉哲
摘要:農業技術推廣涉及眾多相對獨立的行為主體,各主體的自身發展、行為實踐及相互協作程度,影響著農業技術推廣的進程和力度。本文基于陜西、甘肅、河北等8省調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對比方法,總結歸納我國農技推廣各主體的行為實踐和經驗,為完善農技推廣體系提供對策建議。研究表明,我國公益性農技推廣職能得到全面履行,引導和規范了社會化服務、建設了類型多樣試驗示范基地、探索了效率優先的工作新機制、實現了對現代農業的有力支撐。我國公益性和經營性農技推廣主體探索了延伸式服務、合作式服務、引導式服務、農技綜合服務、農業信息化服務、技術示范帶動服務和托管式技術服務7種模式,教學科研機構創新了科技小院、試驗示范站、四體融合、三位一體和技術總承包等5種模式。然而,不同主體農技推廣過程中,存在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主體活力不足、經營性服務組織能力不強、教學科研主體創新不夠、多元化主體融合度不高等問題。因此,需要從深化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改革、扶持經營性主體發展壯大、推進農科教推一體化建設、建立政府主導多元協同推廣機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發文機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農業部都市農業(北方)重點實驗室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關鍵詞:農技推廣公益性主體經營性主體教學科研主體行為實踐ago-technical extensionpublic service agenciesprofit-making teamsteach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sbehavioral practices
分類號: F320.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