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8年第3期511-519,共9頁

    秸稈還田與水分管理對雙季水稻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作者:譚亦杭,沈健林,蔣炳伸,李巧云,李勇,吳金水

    摘要:秸稈還田是促進農田養分循環的重要方式,也對提升農田地力有較好效果。以南方典型雙季稻田為研究對象,設置三個秸稈還田水平和兩種水分管理方式的兩因子田間定位試驗,于定位試驗開展后的第5年通過測定早稻和晚稻季稻田土壤無機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動態、植株吸氮量動態以及收獲期主要土壤肥力因子、水稻產量和植株各部分氮素累積量,分析秸稈還田與水分管理制度下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秸稈還田提高了土壤有機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p H,長期淹水較之間歇灌溉降低了土壤有機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在氮肥用量一致條件下,早稻季秸稈還田降低了分蘗期土壤氮素有效性,導致水稻生育期內氮素吸收量顯著下降,且顯著降低水稻籽粒產量及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較對照下降2.0-7.6個百分點,且隨秸稈還田量的增加而降低。晚稻季秸稈還田提高了生育期內土壤氮素有效性,顯著提高了水稻生育期內氮素吸收量,增加水稻產量且顯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較對照提高8.6-13個百分點,且隨秸稈還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間歇灌溉和長期淹水灌溉兩種水分管理方式對水稻氮素吸收、籽粒產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差異不顯著。早稻季秸稈還田配合長期淹水灌溉將加劇水稻產量和氮肥利用率下降。雙季稻稻田實行間歇灌溉下的早稻季秸稈不還田、晚稻季秸稈全量還田(6 t/hm^2)有利于獲得較高水稻產量和氮肥利用率。

    發文機構:湖南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長沙農業環境觀測研究站

    關鍵詞:秸稈還田水分管理氮素氮肥利用率養分管理straw incorporationwater managementnitrogen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trient management

    分類號: X144[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