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微,徐雯,汪帆,楊帆
摘要:灌溉設施的供給是農地整治工具理性的集中體現,灌溉設施利用行為的研究有利于改進其供給機制。基于湖北省鐘祥市、團風縣實地調查數據,運用威廉姆森范式和Logistics模型,探討農地整治對灌溉設施利用行為的影響機理。結果表明,在灌溉組織方式上,采取合作供給的農戶占44.6%,在灌溉水源選擇上,利用渠道引地表水灌溉的農戶占90.3%;67.7%的農戶認為農地整治后灌溉設施利用行為有好轉。灌溉設施利用行為受到資產專用性(實物資產專用性、地理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交易頻率等維度要素的影響,基準模型中水泵運行、渠道運行、塘堰運行、田間輸水時間、灌溉糾紛調處次數、灌溉次數等變量具有顯著的統計意義。基準模型的穩健性通過調整控制變量(家庭年收入、家庭勞動力、耕地面積)、替換解釋變量(水泵運行、下田交通時間、務農時間、灌溉糾紛調處次數)、反事實檢驗(水泵運行、渠道運行、塘堰運行、田間輸水時間、灌溉糾紛調處次數、灌溉次數)等策略得到全面檢驗。因此,建議農地整治中應確保水泵、渠道、塘堰等設施的高質量供給,關注灌溉設施利用行為的不確定性,實現資源利用的均等化。
發文機構:華中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農地整治灌溉設施利用行為威廉姆森范式反事實檢驗rural land consolidationirrigation infrastructureutilization behaviorthe Williamson Paradigmplacebo test
分類號: F301.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