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晨鳴,朱臻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農業與規模農業的不斷推進,農業經營主體對雇工勞動力的需求日益增大。針對雇工中存在的道德風險問題,從雇工勞動視角分析其對糧食生產效率的影響對于進一步梳理糧食規模化經營中存在的瓶頸制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黑龍江、浙江、四川3省的調研數據,采用不同前沿面的超越對數隨機前沿生產函數,分析農戶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及其損失的影響因素,重點考察雇工勞動對農戶糧食生產技術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雇工生產在糧食生產中成為一種普遍現象,44.7%的樣本農戶進行雇工生產,規模經營戶的雇工需求尤為突出。農戶糧食生產的平均技術效率為85.11%,存在顯著的技術效率損失,但技術效率的省際差異并不明顯;農業雇工投入比例與糧食生產技術效率呈現“倒u型”效應趨勢,雇工投入比例在25%50%區間內,農戶的糧食生產技術效率最高。控制變量方面,戶主受教育年限、人均純收入和地塊面積對生產技術效率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種地規模、地塊距離家的距離、地塊受災和差的土壤質量均對糧食生產技術效率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基于此,提出普及農業機械化生產與開拓新型經營方式、建立有效勞動監督激勵機制與“農業CEO”管理機制、重視農業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積累等建議。
發文機構: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浙江農民發展研究中心
關鍵詞:農業雇工糧食生產規模經營技術效率隨機前沿生產函數agriculture contract-laborsgrain productionscale managementtechnical efficiencytrans-log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分類號: F304.7[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