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明杰,王國剛,張紅日
摘要:利用1995--2015年山東省縣域糧食產量等數據資料,運用ESDA、重心遷移模型和多元回歸模型等方法,分析山東省糧食生產格局演變及其地理集聚特征,探索影響糧食生產格局變遷的關鍵因素。結果表明:研究時段內,山東省糧食生產波動較大,糧食產量由1995年的4245萬t減少到2002年的3293萬t,然后通過十三連增,到2015年達到4713萬t;縣域尺度上,山東省糧食生產的空間集聚程度不斷增強,但西部地區產量增長明顯快于東部地區,重心向西移動顯著,逐步形成了“西熱東冷”的空間格局。研究表明,農業機械總動力、有效灌溉面積和年末總人口等因素對糧食產量有著顯著地正向影響,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村用電量表現為負向影響,共同推動糧食生產及其空間格局的演變。因此,提出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土地適度規模化發展和建立糧食主產縣利益補償機制等建議,有效保障糧食產能。
發文機構: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關鍵詞:糧食生產格局變遷影響因素地理集聚適度規模grain productionpattern changeimpact factors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moderate scale
分類號: F304.5[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