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8年第2期325-334,共10頁

    稻草-綠狐尾藻復合人工濕地技術處理養豬廢水綜合效益分析

    作者:李遠航,劉洋,劉銘羽,李希,周腳根,李裕元,吳金水

    摘要:養殖廢水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影響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以浙江紹興某大規模養豬場(存欄生豬5萬頭)為例,采用稻草-綠狐尾藻(Myriophylhum elatinoides)生態治理技術,系統分析養殖場廢水處理的綜合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果表明:工程進水的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demand,COD)、總氮(TN)、氨氮(NH4+-N)和總磷(TP)進水濃度變化范圍分別為753-2487.5、294.8~1290、273.15—1078和21.75,-49.3mgm,而系統末端出水的COD、TN、NH4+-N和TP濃度最高依次為65、40.5、26和5mgm,全年工程系統對COD、TN、NH14+-N和TP的總去除率分別為96.4%、97.9%、99.3%和90.6%,且出水水質均顯著優于國家養殖廢水排放標準(GB18596-2001)。從生態效益而言,稻草一綠狐尾藻生態治理技術對COD、TN、NH4+-N和TP的年減排量分別可達到53.0、29.1、25.4和1.1t/萬頭。工程在正常運行條件下,還通過水產養殖、青飼料利用等途徑每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萬元/萬頭。研究表明,稻草一綠狐尾藻養殖廢水生態治理技術是一項投資少、運行成本低、可產生一定經濟效益的生態治污新技術,符合當前“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的社會需求,顯著優于一般的工廠化污染治理技術,值得推廣應用。

    發文機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學 桃源縣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站

    關鍵詞:養豬場豬場廢水綠狐尾藻資源化利用生態治理技術生態效益經濟效益pig farmswine wastewaterMyriophyllum elatinoidesresource utilizationec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ecological benefiteconomic benefit

    分類號: X52[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X713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