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8年第1期1-8,共8頁

    新時期提升我國耕地保護實效的思考

    作者:陳美球,劉桃菊

    摘要:耕地保護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基于《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系統梳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耕地保護政策及其實施效果,結合新時期耕地保護策略,診斷制約耕地保護實效的主要問題,探討提升耕地保護實效的對策,對于切實落實耕地保護基本國策具有積極意義。盡管我國制定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耕地保護制度,耕地保護的實效并不樂觀。我國新時期耕地保護策略明確了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耕地保護社會機制的改革方向和回歸了耕地占補平衡的產能本質。但存在有耕地保護社會氛圍尚未真正形成、建設占用耕地粗放利用現象依然存在、土地整治對耕地的提質改造功能未充分發揮、農戶耕地保護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土壤污染現象較為突出等主要問題。因此,為落實《意見》、切實提升耕地保護效果,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樹立科學的耕地保護理念,構建全國層面的耕地保護社會共同責任機制;開展建設用地供給側改革,減少建設對耕地的占用;推行生態化土地整治,提升土地整治的耕地提質效果;充分調動農戶的耕地保護積極性,培育耕地保護的行為主體;加強土壤健康建設,強化耕地產能之本等對策建議。

    發文機構:江西農業大學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研究中心/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耕地保護實效社會共同責任機制耕地占補的產能平衡對策建議4號farmland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social common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the productive capacity balance of farmland requisition-compensa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Central Document No. 4 in 2017

    分類號: F301[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