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暉,虞祎
摘要:自2009年明確儲備干預生豬市場的響應機制以來,儲備調控政策經歷兩次調整,但是,這樣的調整能否更好地實現政策目標未有定論。根據中國生豬生產和消費市場的特征及儲備調控的具體實踐對理性預期庫存模型進行校準,模擬了2012年版和2015年版政策下生豬價格波動的長期趨勢和政策成本,探討了調整儲備規模和改變儲備觸發條件對政策績效和成本的影響,評估了儲備干預政策在供需彈性雙降背景下的績效和成本變化。結果表明,當存在儲備調控政策時,生豬價格的變異系數會下降。與2012年版相比,執行2015年版政策時,生豬價格低于下限的概率顯著降低,有利于發揮市場的功能,同時,政策成本節約99.80億元。但是,平抑生豬價格波動的能力略低于2012年版政策。調整儲備規模對政策績效和成本的影響都有限,降低儲存成本能顯著降低政策成本。當需求彈性下降時,儲備干預平抑價格波動的能力會減弱,還有可能增加政策成本。因此,提出儲備政策調整的方向是減少政府干預,穩定生豬市場需要發揮私人儲備的作用,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生豬及豬肉市場的監測預警體系。
發文機構: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生豬價格儲備政策成本評估理性預期庫存模型hog pricereservepolicy costevaluationrational expectation storage model
分類號: F326[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