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名勇,吳昭洋,何玉鳳,王珊
摘要:能否有效提升單要素生產力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以及提升全要素生產力的基礎所在。本文以我國30個省區2003-2015年間糧食單要素生產力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描述性統計-泰爾指數(Theil Index)分解-空間回歸模型"這一實證分析框架,較為全面地比較了糧食單產水平(yA)和勞動生產率(yL)兩指標之間的關聯與差異。結果表明:1)國內研究大都選擇yA,而國際學界則更多采用yL作為測度指標。研究范式的差異是造成指標選取差異的根源所在,不同測度指標的選取也會深刻影響糧食政策制定與實施的一般性傾向;2)兩指標均呈現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的空間分布特征,但彼此間并不存在均勻的線性相關關系。兩指標經整體與局部空間層面的泰爾指數分解后均呈現較為明顯的相異趨勢;3)空間回歸分析中,農地流轉和中間投入品等變量對兩指標的影響機制在回歸系數的方向、大小和顯著性等方面具有較高一致性,但以yL為因變量的模型擬合效果顯著優于yA。精準化與差異化的施策方式為本文的政策啟示所在。
發文機構:貴州大學管理學院/中國西部發展能力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
關鍵詞:單要素生產力糧食單產水平糧食勞動生產率空間差距分解空間回歸分析single factor productivity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grain yield per labor forcedecomposition of spatial disparitiesspatial regression analysis
分類號: F323.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