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善高,田旭
摘要:基于1985-2014年中國糧食(稻谷、小麥和玉米)生產成本的省級宏觀數據,采用隨機前沿成本函數模型對三種作物生產成本上升之源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要素價格調整效應是驅動糧食生產成本增加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生產規模效應,而技術進步效應和效率改進效應均能降低糧食生產成本,但技術進步效應降低成本的作用更明顯。2)勞動、化肥和其他要素價格均表現出正的價格調整效應,其中勞動價格影響最大。3)三種作物均存在規模經濟性,但稻谷的規模經濟性有所下降,而小麥和玉米的規模經濟性有略微的提升。4)技術進步效應能降低生產成本,其中,稻谷的技術進步效應對成本的降低作用要高于小麥和玉米,但效率提升對降低生產成本的作用較小。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我們認為進一步深化規模化種植、推動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和推進小麥、玉米機械作業等均能降低糧食生產成本。與此同時,考慮到農業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趨勢不可避免,可以嘗試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如套種)、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等來增加土地收益,從而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我國糧食供給安全。
發文機構: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糧食生產生產成本糧食安全隨機前沿成本函數效應分解grain productionproduction costsfood securitystochastic frontier cost functioneffect decomposition
分類號: F304.2[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