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7年第4期581-588,共8頁

    三大糧食功能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及其差異分析——基于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視角

    作者:孫晶晶,趙凱,牛影影

    摘要: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十三五"時期的重要發展目標和理念之一,其中糧食主產區、主銷區與平衡區間的協調發展是實現區域整體協調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國三大糧食功能區發展現狀,從構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出發,綜合運用熵權法、變異系數法及專家打分法確定指標權重,確定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綜合指數模型及其比較方法,并根據2004-2013年統計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了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方案。研究結果表明,三大糧食功能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總體呈持續上升的趨勢,個別年份略有下降,且主銷區最高,主產區次之,平衡區最低;三大糧食功能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區際存在較大差異,區內發展不平衡。因此,今后應建立糧食主產區商品糧調銷補償基金,完善其運行模式,激勵耕地使用者不斷提升土壤肥力,調整作物結構,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發文機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應用經濟研究中心

    關鍵詞:糧食主產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利益補償區域差異指標體系熵權法grain producing area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benefit compensationregional differenceindex systementropy method

    分類號: F329.9[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