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兆陽,蔣輝,張康潔,張懷英
摘要:通過培育農業等支柱性產業從而形成持續內生發展能力已經成為減貧的重要途徑。農業發展在公共政策與減貧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農業發展呈現出明顯的中介效應,公共政策通過農業發展這一中介變量有效推動了減貧進程。按照公共政策促進農業發展,農業發展推動貧困減緩這一邏輯脈絡,構建了公共政策、農業發展與減貧效應三大系統及其測度指標體系,通過建立狀態空間模型,分階段探究了2000-2015年公共政策減貧過程中農業發展在各時期的減貧作用強度及其動態演變趨勢,并對農業發展在政策扶貧過程中的中介效應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農業發展對政策扶貧的中介效應非常顯著,公共政策的減貧效應中約有45.25%的貢獻來自于農業發展所產生的中介效應;單純的公共政策對于貧困減緩和農業發展的影響呈現下降趨勢,而農業發展對于農村貧困減緩的作用則逐年增強。研究表明,我國多元化的減貧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內生式減貧機制逐漸健全并已經發揮作用,公共政策對農業發展和減貧的促進作用呈邊際遞減態勢。因此,首先要加強對農業尤其是特色農業的扶持,以更好地發揮其在減貧過程中的中介效應,其次促進當前我國扶貧攻堅戰略應盡快轉向換擋,千方百計推動已經形成的內生減貧系統有效運轉。
發文機構:吉首大學商學院
關鍵詞:農業發展政策減貧狀態空間模型中介效應減貧效應公共政策agricultural developmentpoverty-alleviation policystate space modelmediation effectspoverty-alleviation effectspublic policy
分類號: F320[經濟管理—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