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7年第1期89-95,共7頁

    茶葉主產區訂單農業有效性及契約穩定性研究——以西南地區茶葉生產為例

    作者:姚文,祁春節

    摘要:訂單農業是促進產業融合、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重要方式,但訂單農業的效果卻參差不齊。同時,違約率高、穩定性差是中國訂單農業實踐中的客觀現實。利用西南地區茶葉主產縣茶葉種植戶調查數據,基于心理契約理論,分析訂單農業模式的有效性、穩定性,探討訂單農業穩定性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盡管訂單農業參與率低,只有33.79%茶農參加了訂單農業,但無論是農民增收還是技術及服務普及方面,訂單農業模式都有效,不過就其效果而言,生產合同模式效果優于銷售合同模式。農戶對高的相對收益、技術及服務可得性、交易公平合理性、滿意度、風險共擔關系的感知越強烈,越把交易伙伴視為朋友,農戶履行協議可能性越高。在是否履約方面,農戶是理性的。只有在不損害自己經濟利益時,交易伙伴對農戶的人情投資才對農戶履行協議起促進作用。因此,應鼓勵茶葉加工企業通過生產合同模式與農戶展開互利合作;茶葉加工企業應通過推廣普及現代茶葉生產技術及服務來提高茶業整體經濟效益,并與農戶分享,還應加強與農戶的溝通、交流,爭取得到農戶的理解,讓農戶感受到交易的公平性,提高對交易的滿意度,把茶葉加工企業當作幫助自己發家致富的朋友。

    發文機構: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商貿系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關鍵詞:訂單農業茶葉有效性穩定性農戶contract farmingteacontract fanning effectivenesscontract stabilityfarmers

    分類號: F326.13[經濟管理—產業經濟]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