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蓮蓮,謝永宏,宋冰冰,李峰,傅曉華,陳心勝,鄧正苗
摘要:運用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DPSIR)模型,通過構建湖南省生態安全指標評價體系,系統研究了1989.2012年間湖南省各區域生態安全狀況,探討誘發其變化的各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機制。結果表明,湖南省生態安全狀況整體呈現從安全狀態降為輕度預警狀態的趨勢,生態安全指數由0.550降至0.420,其中驅動力指數由0.140降至0.052,壓力指數由0.204降至0.007,狀態指數由0.092降至0.044,影響指數由0.074上升至0.220,響應指數由0.057上升至0.098。就安全格局而言,處于輕度預警狀態的城市比例增大,13個城市中處于輕度預警狀態的城市達9個,湘中、湘南與湘西地區生態安全度要高于長株潭地區與湘北平原湖區。生態安全狀況的變化是自然與人為因素雙重作用的結果,城市擴張、工農業污染、自然災害及對資源不合理的開發是影響湖南省生態安全的關鍵性因素。因此,針對當前生態安全現狀,從城市規劃,耕地保護,經濟結構調整和礦山管理4個方面提出了提升該區域生態安全的對策。
發文機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亞熱帶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大學 湖南省環境檢測中心站
關鍵詞:生態安全指數生態安全等級安全格局DPSIR模型湖南省index of eco-security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regional distributionDPSIR modelHunan Province
分類號: X171.1[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