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玲,楊艷昭,梁玉斌,吳艷娟
摘要:農戶是農村經濟的微觀基礎,其生產和消費活動會對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產生重要的影響。以西遼河流域為案例區,基于參與式結構訪談工具等方法,對農牧戶進行了系統調查,分析西遼河流域不同生計方式農牧戶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運用生態足跡方法,計算不同農牧戶類型的生產與消費特征,探討農牧戶生產與消費足跡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1)西遼河流域不同類型農牧戶在家庭規模、勞動力配置、年齡結構、教育水平、收入結構和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別。2)西遼河流域不同類型農牧戶生產和消費足跡存在顯著差異性。就生產特征而言,農業戶以人均谷物和蔬菜生產最多,牧業戶以人均肉類和奶類產量最多,半農半牧戶以人均薯類生產最多。從消費狀況來看,農業戶以人均谷物消費量最多,半農半牧戶以人均蔬菜消費量最多,牧業戶以人均肉類和奶制品消費量最多。3)西遼河流域農牧戶人均生產足跡為4.3017 hm2,人均消費足跡為0.6135 hm2,生產足跡遠高于消費足跡。其中牧業戶的生產足跡和消費足跡遠遠高于農業戶和半農半牧戶。4)農牧戶生產足跡和消費足跡與人口特征、經濟特征和資源稟賦特征顯著相關,并具有差異性。研究表明,草地生態足跡在西遼河流域牧業戶生態足跡中起決定作用。
發文機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大學
關鍵詞:農牧戶生產消費生態足跡西遼河流域rural householdproductionconsumptionecological footprintWest Liaohe River Basin
分類號: F014.5[經濟管理—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