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曾平,聶軍,廖育林,謝堅,魯艷紅,周興
摘要: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還田方式,采用大田試驗,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還田方式對晚稻產量、鉀素農學效應、植株吸鉀量和鉀素利用率的影響,為南方稻田晚稻生產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導。結果表明:稻草焚燒(SI)或稻草覆蓋(SM)還田提高了鉀素農學效應、產值、增產值和產投比,稻草覆蓋(SM)還田還提高了吸鉀總量和鉀素利用率。通過計算農田鉀素表觀平衡,發現除稻草留高樁(HN)處理外的所有處理都出現了鉀素虧缺,稻草全部焚燒(SI)、稻草留高樁部分焚燒(HI)和稻草覆蓋(SM)處理鉀素虧缺量小于稻草不還田(AK)處理。綜合考慮產量、經濟效益和鉀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雙季稻區早稻稻草覆蓋還田是最優的還田方式,對減少晚稻化學鉀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發文機構: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農業部湖南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 湖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關鍵詞:鉀肥晚稻產量稻草還田鉀素利用率potassium fertilizerlate riceyieldrice straw returnK use efifciency
分類號: S511.42[農業科學—作物學]S141.4[農業科學—肥料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