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魯耀雄,崔新衛,龍世平,范海珊,彭福元
摘要:為了促進當地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利用,以牛糞、豬糞和雞糞等為堆肥的主要原料,在協調所有處理的碳氮比相同和添加EM菌液的條件下進行堆肥試驗,分析有機物料的不同配比在堆肥過程中的溫度、p H、EC、全氮、銨態氮、硝態氮和發芽指數的變化趨勢,比較不同處理堆肥前后養分含量的差異。結果表明,牛糞—雞糞—谷殼處理的升溫最快,高溫階段溫度基本上維持在70℃上下,堆肥前后氮素損失率最大為22.8%,而豬糞—食用菌渣—雞糞處理的高溫階段溫度低于65℃,氮素損失率最小為3.47%,發芽指數在堆肥進行20 d就達到了52%,堆肥腐熟快于其他處理,但是在堆肥32 d后,所有處理的p H在7.7-8.5之間,滿足堆肥腐熟后呈弱堿性的要求,發芽指數在80%左右,基本上達到了有機肥完全腐熟的標準。研究表明堆肥32 d后可以完全腐熟;但合理的配比,同時調節其通風性,控制堆體溫度在45-65℃之間,可減少氮素損失,提高有機物料堆肥的效果。
發文機構: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所
關鍵詞:農業有機廢棄物菌劑堆肥腐熟進程氮的變化循環利用agricultural organic wastemicrobial agentcompostingmaturitychanges of nitrogenre-utilization
分類號: S141.4[農業科學—肥料學][農業科學—農業基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