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現代化研究 · 2016年第3期594-600,共7頁

    采樣密度對土壤有機質空間變異解析的影響

    作者:范曼曼,吳鵬豹,張歡,魏曉,陳富榮,高超

    摘要:確定合理的采樣密度以便更有效地揭示土壤屬性的空間變異,是提高土壤質量評價工作準確性的前提。本文以合肥市北部地區為例,從5 207個土壤采樣點(采樣密度為1個/km2)中重復20次隨機抽取不同采樣密度的六個樣本子集(對應采樣密度分別是0.8個/km2、0.56個/km2、0.39個/km2、0.28個/km2、0.19個/km2、0.13個/km2),采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和地統計學方法,研究采樣密度對土壤有機質(SOM)空間變異解析的影響。結果表明:上述不同采樣密度下,有機質含量的均值差異不顯著,各樣本對總體均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土壤有機質表現出中等的空間相關性,采樣密度為0.28個/km2時探測到的SOM含量變異結構中結構性組分比例最高。采樣密度小于0.28個/km2時,則局部細節信息被過濾,不能準確充分地表現其空間變異特征。在研究區的這種自然地理條件和土地利用方式下,若評價目的主要針對土壤肥力質量,揭示土壤有機質空間變異的最佳采樣密度應為0.28個/km2。若是針對區域土壤碳匯潛力,則大約22 km2布置一個采樣點即可獲得預期的效果。

    發文機構: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

    關鍵詞:土壤有機質采樣密度普通克里格地統計學半方差函數soil organic mattersampling densityordinary kriginggeostatisticssemivariance fimction

    分類號: S58[農業科學—作物學]

    注:學術社僅提供期刊論文索引,查看正文請前往相應的收錄平臺查閱
    相關文章
    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