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留長,喬家君
摘要:構建經濟發展系統和糧食生產系統指標體系,運用耦合灰色關聯度模型和耦合協調模型,探究河南省經濟發展系統和糧食生產系統隨時間耦合的關系,并對縣域單元進行耦合協調類型劃分。研究發現:河南省經濟發展對糧食生產的脅迫作用和糧食生產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均較為明顯。河南省經濟發展和糧食生產的耦合度空間分布呈現出"東南高,西北低"的梯度分異特征。結合人均GDP把河南省109個縣域劃分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協調4種發展階段類型:低水平耦合型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山地區域;拮抗型數量最多,河南省大部分縣域處于經濟發展和糧食生產的拮抗階段;磨合型主要分布在市轄區周邊,數量最少;協調型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北側邊界線和鄭州、洛陽、許昌構成的"T"字形區域內。結合河南省縣域耦合協調類型,提出糧食生產指標交易制度對策建議。
發文機構: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 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暨黃河文明傳承與現代文明建設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關鍵詞:糧食生產經濟發展灰色關聯分析耦合度耦合協調grain productioneconomic development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coupling degreecoupling coordination
分類號: F127[經濟管理—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