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耀林,范建彬,李楚琪,侯賀平,劉艷芳
摘要:基于改進的引力模型,以湖北省浠水縣散花鎮為研究對象,分析散花鎮43個行政村的空間相互作用格局,依據村鎮網絡的潛力指數和節點度定量化劃分村鎮等級體系,探討其發展策略。結果表明,散花鎮形成西南區域、省道S201沿線和東部區域3個顯著分異的區域。西南區域行政村綜合實力為71.92、可達性為19.39 min,優于鎮域均值,其潛力指數和節點度多為I等,村村聯系緊密,是村鎮網絡的中心;省道S201沿線行政村綜合實力為66.44,潛力指數略低,為II等,但受益于良好的交通區位,可達性為19.20 min、節點度多為I等,村村聯系廣泛;東部區域實力弱,行政村綜合實力為54.06,交通落后,可達性僅為27.23 min,潛力指數和節點度多為III等,村村聯系松散,處于村鎮網絡的邊緣。據此,根據潛力指數和節點度并從村鎮網絡結構與功能優化的角度將散花鎮村鎮等級體系劃分為城鎮/集鎮、中心村、發展村和一般村。其中,城鎮和集鎮應加強產業合理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體現輻射帶動作用,優化村鎮網絡聯系;中心村要合理規劃工農業,強化與城鎮和集鎮等經濟中心的空間聯系,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發展村要考慮到其區位和資源稟賦條件,因地制宜確定發展方向;一般村著重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化與規模化發展。研究豐富了村鎮等級體系規劃的理論,對優化城鄉資源配置、統籌城鄉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發文機構: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村鎮規劃等級體系空間相互作用引力模型散花鎮town-and-village system planninghierarchyspatial interactiongravity modelSanhua Town
分類號: K928.5[歷史地理—人文地理學]